理科生高考的复习方法的文章
成功既不是靠天才,成功也不是靠努力,成功是靠正确的方法。只有方法正确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周围的同学甚至是我们自己,学习不可能不努力,可是成绩就是就始终上不去,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希望自己能够提高考试成绩,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方法有问题。
【语文的学习】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1)读一读
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
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
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
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
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数学的学习】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也不过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所以课本上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没有触类旁通的资本。
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烦数学,对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你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赖笔头”。对于数理化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举个具体的例子: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把它们对比着总结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函数,我们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图象形状、奇偶性、增减性和对称性。那么你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着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必定会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加强课后练习,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使你的解题速度越来越快。
【英语的学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汉语一样,学习它需要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作、大量地听力和口语训练,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听、说、写、读能力,培养好语感。从总体上说,英语学习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他们互相联系、交织在一起。
语音主要通过结合词汇牢记一些普遍规律,平时练习中注意随时记下那些特殊的不规则的发音,对基本词汇能正确拼写出国际音标,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元音和辅音。
词汇,重点是课本词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扩展。记一个单词,可想想这个单词的其他各种形式,也可把发音规则相同或读音有某种联系的一组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对单词,尤其是动词的掌握,应放在句子中、课文中,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来记。
语法要结合大量阅读和习题来进行,尤其要熟读课文和各种句型的例句,并尽可能地多背课文和例句,这样应试就能触类旁通,许多似曾相识的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大量阅读又能扩充词汇量,训练阅读速度,适应高考需要。
【物理的学习】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上海中学生总结的“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要领。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 ……此处隐藏4535个字……,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复习指导:高考历史学习方法”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2016自主招生理科备考策略指导
2014自主招生考生已经进入备考阶段,考生不仅一方面要准备自主招生还要备战高考,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在抓住高考备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招生备考,成为考生必须学会的策略。
高考备考原本就很紧张,但随着自主招生的愈演愈热,针对自主招生的备考也已不能忽视。在“双线备考”时代,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呢?自主招生与高考的契合点在于自主招生是高考基础上的拔高。比如物理,多数考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在高考考纲以内,但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拔高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高考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以及对学科本质的深入思考和运用。自主招生考试是高考的拔高,兵法有云: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则必败。因此,双线备考的关键点就在于利用自主招生考试拔高自己的高考备考高度,取其上上,在自主招生和高考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
理科生:明确自我定位并提高解题速度
对于正在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理科生,如何在进行常规复习的同时有针对应对自招考试,在复习中需要注意:1.明确自我定位,切勿好高骛远,并提前做好高三整体规划,不能等到考前再去临时抱佛脚;2.自主招生考试题量不小,理科复习要适当拓展思维宽度,并且提高解题速度;3.理科复习做题必不可少,但要做到更重质量而非数量。应对自招,学生在高考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不应该盲目的采用题海战术,做题应提高质量,把握住自主招生考生的脉络和要点,而非简单的增加数量。与此同时,考生应当就自己学科内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补强,防止出现考试“盲点”。
高三生一年要经历5次大考 教师支招如何应对
再过几天,新高三生就要开学了,他们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一年,既兴奋又紧张,既期待又陌生。对考生们来说,这一年最关心的莫过于一次次考试了。有关老师介绍,高三生在这一年将经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5次大考。
高三生在新学年大致要经历5次大考,其中包括第一学期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的一模、二模,但各区县的情况不尽相同。
在这些考试中,对考生比较重要的是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的一模、二模,因为这几次考试都是全区大排队。
对于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精华学校副校长刘冬昕建议考生要认真对待。有些考生错误地认为期中考试没有一模、二模那样重要,其实进入高三后,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重要的锻炼机会,都是对复习效果的检验。考生在复习时,要多看课本,抓住每个章节的基础、核心知识,并注意通过做题、练习落实教材上的知识。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是摸底性考试,考查考生前一段的复习效果。考生可以通过这次考试判断自己在全区考生中的大概位置。
一六一中学老师孙姗说,一模考试成绩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但考生也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高三生在考试前要弄明白模拟考试的目的:一是模拟实战演练,包括心理上的适应,身体上的考验;二是检测复习欠缺,模拟试卷是各地教研员的精心之作,在知识、能力的考查上都接近高考(论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检测出考生的复习漏洞、能力弱项等。
每次考试后,考生要学会正确对待考试分数,做好总结工作,找出知识上的漏洞和薄弱项。考生可以把每次考试后的卷子,分学科订在一起,然后把错题标注出来,并另外准备一张白纸或在题目旁边把解题的正确步骤写出来。这样一来,做过的卷子就成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复习资料,通过翻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考生不必太在意考试成绩,如果遇到反复,也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只要扎实复习,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考生要把高三阶段的5次大考当作发现问题、提高成绩的好机会,争取通过一次考试就有一次进步。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学的常识
【摘要】:高三就是到了冲刺的阶段,大家在大量练习习题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巩固知识点,只有很好的掌握知识点,才能运用到解题中。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高考化学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类、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2.能发生显色反应的有:苯酚遇Fe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I2显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多元醇遇Cu(OH)2显绛蓝色。
3.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的物质有醇、酚、羧酸。置换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4.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有:苯酚与醛(或酮)、二元羧酸与二元醇、二元羧酸与二元胺、羟基酸、氨基酸等。
5.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制取硝基苯、制取苯磺酸、制取酚醛树脂、银镜反应、酯的水解、二糖水解等。
6.光照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Cl2的加成反应(紫外光)。
7.常用的有机鉴别试剂有:新制Cu(OH)2、溴水、KMnO4(H+)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等。
【总结】:小编整理的高考化学基础知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有关学习的内容,请关注。祝大家天天开心。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