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
1. 讲述故事。
2. 练习说话。
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23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说课稿 篇2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23页《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下面我将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新课标对口算、笔算和估算三者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2、例1、例2、例3的知识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这个单元的课时是如何划分的?
4、例1的算理和算法是什么?你是如何进行算理和算法教学?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新课标对口算、笔算和估算三者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口算、笔算和估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口算是进行笔算与估算的“根基”,也是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估算是口算的应用,同时也为笔算的正确性作检验。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前提,笔算与估算是口算的归宿,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问题2、例1、例2、例3的知识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认为例1、例2、例3他们都是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不同点:
例1是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不含0),即被减数中每一位都能直接运用“退1作十”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教材以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一知识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它是在例1的基础上,出现了“被减数的十位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这一情况,关键让学生理解“从百位退下的十中退1到十位,十位再退1到个位,这时十位上还剩9”的算理。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即被减数是整百数,它是例2教学的一种特例。因此,教材除了巩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外,还强调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这类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3、这个单元的课时是如何划分的?
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我打算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具体是这样划分的:
(1)例1,1课时。我是这样想的: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处隐藏1333个字……>学生的层次程度必然有高低,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这部分同学的剩余时间,利用这部分同学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
为了导入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利用Word编辑的小报、编辑多媒体作品、设计的简单网页,让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他们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办公软件,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等打
交道),今天老师让同学认识他们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领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此我让学生根据发音在计算机上寻找这位兄弟,并尝试利用以前打开这些办公软件的方法来打开它,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示范。
第二步:自学教材,自主探索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导入了“找茬”游戏,出示的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说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是对窗口组成的复习,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处后,我让学生参考课本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并根据字面意思很快得出了Excel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按钮干什么用的,能不能让Excel中的帮助来告诉我们,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
第三步:教师质疑,引出问题
1、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与数据处理后,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尝试统计成绩,因为数据较多,学生很是无奈,在这样的问题产生后,我对学生说“老师可以在一眨眼的工夫计算完毕,学生的`疑问继续加强,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有了这些铺垫后,逐步做到了能学、想学、利用帮助达到会学。)
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PowerPoint中幻灯片和演示文稿的方式,从而导入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区别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工作表怎样选择、工作表窗口怎样移动,会不会和Windows中的窗口的操作是一样的,学生通过尝试,试错反思,并通过相互帮助得出方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和步骤讲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又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和增强,另外教师也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3、继续提问——工作表中有什么?引入单元格和行列的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我对此打了一个比方,机房的座
位的命名法则和二维的数轴。
4、引入师生、生生互动操作游戏,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快速说出他的地址或“名字”。
5、算一算、试一试工作表中有多少个单元格。
第四步:自学退出,归纳总结:
退出的方法也存在借鉴,也可以参考课本,对于本知识点书本的介绍是很清晰的。在学生关闭Excel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些办公软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
六、总结
本节课讲授的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趣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实践中的师生互教、生生互学,以及评价时的中肯准确,遵循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个教育教学工作宗旨。逐步使学生步入了“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良性循环。
说课稿 篇4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第四步,感受诗的意境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