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1
这书看完了,没想到二天就把它搞定了,我早上5点左右应该是被路过的大卡车的噪音吵酲的,然后我就爬起来看书了。不过看来我看书也是很有速度的,那我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书没看完呢?我平时还会看英语。杂文。写美文美句。练单词。对,应该就是这样把时间分散了。同事说网上一搜就大把美句了,还要花时间自己写。我确实也搜了然后收集了一些,不过我还是喜欢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美文记录下来,因为网上是别人收集的,平时是我自己看到后记录下来的。网上是网上,我是我,那不一样。以前读书时我是用本子记,现在有电脑打字很方便,同时还可以达到手操和练字的效果咧。何乐而不为之?
这书越看越伤感,难怪曾经风摩一时,不对,现在也很受欢迎。是一位老母亲系起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点滴。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位老母亲对儿女与孙子们说的三个字————-对不起。有一句话相信写到了很多老人心坎里的:要是活得久,至少身体应该健康才行阿。“承受着病魔的煎熬,身体难受极了。我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这副模样”。这话让我想起奶奶,女性都比较爱美。而且她还扎着发的,以前看她梳理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不过春节时我发现原本很乌黑的头发多了很多很多的白发。还有一句:人老了,得多说说话,才能战胜孤单。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比较爱唠叨的原因之一吧。
老人家想儿女时会翻看相片,然后回忆往事,沉醉在美好的回忆里。我也要常常带着相机,拍下很多美好的一瞬间。我要把有代表性的相片洗出来,然后买个大相册集起来。后面拍的相片也往里塞,等到几十年后爹妈。自己都老了,相片没准也是一重要玩伴咧。这个办法不错,不过小学时拍的都没有时间的,这点可惜了。
书里写了很多是老人独自生活的孤单寂寞时的失落与惆怅,每天都在期待着孩子们去看望她的幸福美好时光。我想这种希望与期待对人的身心都很有帮助的,因为心里有所期待盼望所以才要更好的生活着。死撑硬撑也要活着。
老人会选择不与晚辈同住,书中说出了一个原因:老人会因手脚不灵便等原因,有时会把屋子弄乱弄脏。所以老人家会想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些,虽然这样会很孤单。但选择了自由同时也就得接受孤独,然后盼望着团聚时热闹开心的那一刻。我在想,等我老了会做何计划呢?
她说自己的妈妈跟夫君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己怎么可以活这么久呢?很是惭愧。她说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是一件很恐惧的事,这时应该倍感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吧。9旬的老人还天天拖着有大大小小的老人病的身体往农地里耕耘,她是一位勤劳的母亲,又一个证明生命在于运动的真实例子。她会希望自己早点死去,少给儿女们添麻烦。但她又会害怕不期而来的死神。我想起外公,那时我年少且超无知,我记忆里如果没记错的话,外公得不治之症后回到老家,那时是外婆在照顾着他。因为他得病了,所以性情也大变。常常会莫名其妙的对外婆发脾气(这些是外婆跟长辈聊天时得知的)。后来病危了,外婆就跟着外公住在古竹医院里了。他不想就这样走的,他想再活久一点,是的,起码他也并不会很高龄。每次爷爷带着我三兄妹去探病时,我都不会安慰一下他老人家。唉,想想真无知。
后来就是爷爷了,奶奶说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癌症的。我不觉得,爷爷是位教师,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没感觉得,或许他只是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吧。那时爸说尽量买些爷爷没吃过的东西让他尝尝,让他可以少一些遗憾吧(在身体健朗行动方便时真要多到外面走走,像旅游。等到老态龙钟。寸步艰难甚至是需常年卧床时再遗憾又有何用呢?难怪都说孝顺要趁早,得好好计划一下的)。不过爷爷是相对比较开朗的人,走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对他来说真的好吗?13春节去爷爷的坟地上香时差点没找不到了。因为那大片地变化好大,爷爷生前一直辛勤着的果园也因为无人打理而杂草众生了,而且草都长的很高大茂盛,(爷爷要求葬在那里的),我找了好久没找到而且还有好多小朋友跟着过来的,他们没有耐心吵着要回去。不过我最后一博,结果真让我找到了,当时的开心劲真有些无法形容阿。因为没计划会八。九个人的,所以一人一柱香点燃了。,祈祷爷爷外公,还有更多的离世人都能开开心心。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2
《有一天,妈妈老了》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年迈的老母亲之间的故事。女儿一开始很不孝顺母亲,常常对她发脾气。后来女儿终于认识到自己错了,经常给母亲买这买那,认为这样就是孝顺母亲。但她还没懂得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母亲最需要的不是各种各样的礼物,而是她的陪伴,哪怕是电话里的一句问候也好呀!等女儿觉醒后,老母亲却撒手而去了。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作者(书中的女儿)的日记中“才刚觉悟,您就厌倦我了,您就想去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了,您走的这么早,是因为我太不孝了吗?”这句话。让我懂得要趁父母在的时候,要多多陪伴他们孝顺他们,要不然等父母走了,自己就后悔莫及了。
读了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不要一味向父母索取,不要对父母的需要视而不见。我们的要求,父母总会一一满足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想千方百计去满足父母的需求,做个孝顺的孩子。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3
还记得我们年幼时,是谁牵引着我们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又是谁为我们遮风挡雨,呵护我们成长?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为我们付出,从不索取回报。如果有一天,当她们站都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像当年她们牵着我们一样,陪着她们慢慢地走,就像《有一天,妈妈老了》封面所言: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或许是巧合,母亲节当天,我读到了96岁妈妈和72岁女儿合写的《有一天,妈妈老了》,这本感动韩国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她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七十多岁时通过自学学会了识字写字,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日记,十年之后,被子女们意外发现。她在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那种浓浓的亲情在这里蔓延……
对照自身,我既是母亲,又是女儿,这些年总认为孩子较小,需要照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点多于父母,每当家里有事,我总是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我家,帮忙照顾孩子,静心想想,自己确实有点自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为父母考虑过?妈妈来我家里,爸爸一人在家怎么办?又是不做饭,简单凑活吃点,身体行吗?扪心自问,我平时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电影《桃姐》中讲述的一个个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子女的陪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足以。在凡事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不会再像以前,用煤炉子做饭,需要几个小时;我们不会再像以前,在家里一坐几个小时,陪父母拉拉家常,现在动不动在饭店吃饭,有什么话饭桌上说完,也就算回家了,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渴望居者有其屋,谁来照顾空巢老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父母不再年轻,他们年事已高,趁着他们还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4
最近开始读《有一天,妈妈老了》,讲述的是一位韩国的老妈妈,在70多岁才开始学习写字,到90多岁一共写了8本日记。刚刚读了其中的一篇《我的木男》,讲述的是这位妈妈在50年前夭折的7个月大的儿子。
当读到因为妈妈的疏忽导致了孩子的患病,最后不治,房东又不让孩子死在屋子里,年轻的妈妈只得每日起床后将孩子报到田间,等待死亡的到来,自己用旧衣给孩子做寿衣,眼睛哭肿了都无法给针穿线,最后衣服做好却掩盖不住骨瘦如柴的小身体。直到孩子断气,妈妈还在端详孩子长长的睫毛,软软的小手。读着读着我眼泪就不听话了。
自从有了孩子,仿佛对小孩子的各种事故没有办法漠然了。只要新闻,微博等各种资讯一提到孩子出了什么事,我的眼泪就飞快的速度喷涌出来,都没有办法控制住。若是以前,各种事件已经让我看到麻木,顶多感叹几句。但是现在,真的是忍不住哭出来。尤其当孩子的死亡竟然还是因为母亲的疏忽,我就更忍不住要设身处地的想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自责与后悔。
就像书中写到,孩子对于父母的离世可能只是青山上的一块墓碑,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离世该是世间上最无比的痛心,而这种痛并不会随着时间而痊愈,只会越久越想念。虽然对于父母的离世,我的看法不同,但是对于孩子,我曾想到过,若是有一天我的孩子离开我,也许我真的会忍不住随他而去的。再坚强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痛楚。
最后附上这篇文章后面附的这位丧子的妈妈写的悼词一首:
双手合十,向天祈祷,
用我的血写下万里长书。
写下我的请求,写下我的痛楚。
孩子啊,孩子啊,
我可怜的孩子啊。
我最爱的孩子啊,
看到盛开的菊花一株株倒下,也不要流眼泪。
被踩死的小草,明年春天还会冒出新芽。
压在石头下无法呼吸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穿过石头生长。
只要还有根,就不要哭。
只要还有生命,就不要哭。
太阳升起的时候,擦干眼泪。
看看院子里立着的那株美丽的花吧。
它正迎着阳光闪闪发亮。
孩子啊,擦干眼泪吧,
睁开亮晶晶的双眼笑笑吧。
让妈妈再抚摸一下你的额头,
哄你入眠吧。
我可爱的孩子啊。
给我的孩子吹首笛子曲吧。
我的孩子不要流泪。
流眼泪夜空也会为之失色的。
想念我幼年夭折的木男。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5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年幼时,是谁拉起我们稚嫩的小手,带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又是谁为我们遮风挡雨,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从小到大,她们为我们一味地付出,却不图任何的回报。我们成功时,她鼓励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失败时,她安慰我们不要沮丧……
这是一本感动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是九十六岁的母亲与七十二岁的女儿合写的。她只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七十多岁的时候通过自学学会了写字,每天记录家里的事,她记的这些足足有八本,是她的女儿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的。如果不是这些日记恐怕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作者的真正情感!她写的日记让我感受到她对孩子们的爱。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回来看你的!”这句话是文章最主要的一句话。平时我们只知道要求妈妈为我们做事,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妈妈需要什么,平时放假还要求妈妈带我们去旅游玩耍,想吃什么就要求妈妈给我们做,但我从没有想过她想要什么,我觉得很愧疚。父母是容易孤独的,当他们打电话给孩子的时候,就是在发出思念的信号。他们也许怕打扰到我们的工作或学习,只会说“没什么事,只是很久没通电话了”之类的话。但当他们开口说想念,让我们回家看看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想摸摸我们的头了。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总舍不得丢掉残旧的东西。对待物件的态度永远是坏了就修,破了就补。现在才晓得,在那修修补补的背后,是她对生活的感恩,也是对往事的重拾和再现。
书中,作者的妈妈在日记里写道“有那么多女儿真幸福!要是当初我只生了一两个女儿该怎么办啊?幸好生了那么多孩子,现在才不会那么孤单。要不然我肯定会觉得孤独无助的。人老了,得多说说话,才能战胜孤单。几个女儿轮流来陪我说话,真幸福啊。”我越来越担忧,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已经长大,而长大后的我们陪在他们身边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也会像作者的母亲,感到孤独,只能把动物植物当朋友,跟它们交流。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会老,尊重老人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记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回来看你的!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6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来看你的。这印在书本封面的短短一句话,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某日和妈妈一起逛书店,那复古陈旧的书面深深吸引了我,茫茫书海中一下子就找到了它的身影。回到家,我更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书中母亲洪荣女与女儿黄安娜的感人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书中,一个七十多岁的母亲通过自学学会了认字写字,通过文字来写下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母亲时常会在电话旁等候着子女们的来电,或许自己都没察觉到,那么多的时光已经悄悄溜走了。
母亲独自生活是十分孤独的,在首尔家的屋顶上,母亲种了一些青菜和野菜,闲来无事,总会给它们浇浇水。母亲想念子女时,只有翻看那相片,沉浸在回忆中。每当子女来探望她时,她总会十分欣喜,烧好饭菜,静静等候着子女的到来。
“妈妈,我还会再来看你的。”母亲的这一生,都是因为这句话,在无数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中等候,心中有了期盼,所以死撑硬撑也要好好活着。
看完了这本书,轻轻合上书本,心中惆怅万千。从未有过一本书如此打动我,脑海中自己母亲的身影久久挥不去,不知何时,那一条条鱼尾纹已经爬上了她的眼角,双眼不复以前一般明亮清澈,更多了几分沧桑。也不知何时,她开始唠叨起来了,我十分不耐烦,但一想到,或许也是应了书中的那句话:人老了,得多说说话,才能战胜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