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幽梦》的读后感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1
沉浸文字中真是一件乐事!悉心听循智者的话语,贫瘠的心田也似若汲取了一盈活水,为我洗尽心灵的尘垢。不管多么明澈的眼眸,也总有蒙尘的时候,而智者的只言片语就好似手帕,为我们拭去了那微尘。阅读朱以撒先生的《古典幽梦》,在掩卷沉思间,思绪不禁几度徜徉!横亘历史的年轮,来感怀这千百年来的峥嵘岁月!
在这样一个阴雨的天气里,不觉间感伤也已逐渐侵袭了。忧伤的曲调在耳畔回萦,飞雪玉花,那曼妙的舞姿似若在雪中翩翩飞跹了。随情入境,当初的誓言,铺就了这样唯美的结局。《秦时明月》着实能打动人心,心绪徜徉间,连身心也一并融入了。这或许就是乐曲的玄妙所在。每次当一曲奏起,我的心也就随乐曲而动了。或许歌曲中透露的那份感伤更能打动人心吧!
古典幽梦中有太多能触动我的性灵。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摹再现历史的原貌,作者体会到了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迷惘,精湛独到间却又不知不觉透露出了难以言表的淡淡哀伤,我想这是作为一个文人所特有的悲悯情怀吧!是文人性格使然,所以作者才会对今时人对于历史的淡漠而感到忧伤了。在这样的一个雨日里,推车步行于街道,看着车来车往,看着人们行色匆匆的穿行于这不甚繁华的街道,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一怔,不知感怀到了什么。是对时光的流逝的伤感吗?亦或是对于人生存在意义的困惑吗?
当作者在元宵节去孔府赏玩时,作者看着这冷清的院落,虽则荫蔽的树木依旧繁盛,然而作者却感到这高墙院落丧失了些什么,怕是孔子独立的品性吧,孔子的后人在这方土地里规矩的生息繁衍着,然而却在逐渐地丧失着其作为孔子后代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孔子大半生都是流浪诸国,秉持着一颗仁爱之心,不畏风餐露宿,毅然穿行在春秋战国那块烽烟四起的土地上,孔子着实是那个时代卓尔不群的理想者。然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政治色彩日益浓重的孔院,把孔子的秉性全部都消失殆尽了。衍圣公的存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当其初衷不复时,其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复了。行走在流逝中,我们谁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认识历史的角度,用心去体味历史的更替起伏。
古典一重奏,幽梦缓缓来。红尘逝过客,初衷安在否?作者以其实实在在的经历来感怀曾经平淡如水的生活,用笔墨还历史以原貌。今人又何必过于热衷于对古寺佛塔的粉饰呢?让其呈现历史原貌不是更好吗?虽则看起来可能显得简陋,但那却是漫长历史长河赐予的外衣所在,记录着这百年,千年世事的更替,她的简陋却恰恰是历史真正呈现最有力的证明。原初的物品给人的感觉是沧桑的濡染与感怀,那是今时的人们不管如何刻意模仿也无法造就的真实感与历史感。作者在偶然中得到一块瓦当,虽然残缺,但作者却视若珍宝,从那破碎的角度望去,却望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历
史的几度变迁,都生动淋漓地蕴藏在了这块不起眼的瓦当间。历史本身就以这种无言的形式呈现了。
历史的脚步从未放缓,在键盘的敲击间时光已从指缝中悄悄溜走,那样的默无声息,但我却能真切的感觉到时光赋予了我什么,可能就是心的重生。在这名利渐重的时代里,我们在不知不觉间都已经陷入深深的枷锁里,太多的外物禁锢着我们的心,结果可能是泥足越陷越深,陷入这个社会的无名泥沼里。
何不寻一隅天地,护己心安!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2
《古典幽梦》的作者朱以撒先生以优美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世间许多美好却被人遗忘和忽略的事物,引起我们的深思,读来让人不禁沉浸在字里行间。
整本书让我感慨最深的是第一单元——返璞归真。生活在喧闹繁华都市中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忘记了生命的本真,更多的是迷茫与困惑。而这本书的第一篇就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声音世界,感受松针落地、水草抽芽,领略夜鸟呢喃等大自然编织的美妙音乐,静下心来细心聆听,真的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动,使人倍觉惬意、轻松,让人更加向往回归自然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
第三篇——走进田野,我们不知不觉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久违的朴素田野,被田野中绿油油的一切所吸引,让长期劳累的眼睛得到放松,被擦亮后的眼睛便可看见生命的本质。田野中不免会遇见可爱的小昆虫,它们会与你发生“碰撞”,这里的一切都让你感到了勃勃生机。
第四篇——在乡下仰望苍穹,蔚蓝的天空格外明朗,时不时会飞过几只鸟儿,或自由飞翔,或排成“人”字,让你欣赏它们精彩的表演。到了夜晚,与城里的灯光通明不同,乡下的.空中满天繁星,十分明亮,不仅照亮了农民归家的路,还照亮了我们黯淡的心灵。广阔无垠的天上,还见那一轮明月,高高挂着,给人们不灭的希望!
《古典幽梦》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洗涤我的心灵,带我体会自然之美、古典之美!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3
古典的幽梦,是朱以撒先生审美情趣的象征。它存在于赤足而行的田野上,存在于仰望壶口的月色里;百年烛泪,千年瓦当,岑寂的碎片成为了额时光堆积的地方;重读古人,感受昨夜星辰昨夜风;古典的牵挂,在书的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归来兮,唐风!”
初读这本绿皮书,翻开一页纸,映入眼帘的,是苍凉幽远的埙声,像流水一样的回溯。时间的距离,让我妈无法用心与这些冰凉的古物接触。然而,细细品读完第一章,我才初步领略了作者对返璞归真的渴望,那朴实的笔调。作者对古物的专注,略可称得上是一位收藏家了。在这本书我也可以略知一二。然而,他并不把这些这些古董作为珍藏或是品鉴的对象。他从中看到的是,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在其中,他找到比外在价值更为有意义的,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千年一瞬,多少灿烂辉煌的文明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又有谁有如此长的时间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发生?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在文字中触摸古典的丝丝清凉。
古树、古桥、古船,曾经是多少人经过却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它们经历了千年风雨,也许,从它的一道凹痕中,当我们通过作者的笔,同曾经的人的指纹相印,我感受到古典的真实性。重读古人,树影下,曾经生了枝繁叶茂的家族。而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孔府,我们都会觉得讽刺。孔子生无定居,漂泊辗转,也许,能有人认识这位人物的才能而给他一个安定的生活,而他确实在奔波中悟透了人生哲理。他的后人们怎样呢,靠这位祖上过着美好生活,一点儿也没有传承他老人家的思想。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对我们的文化一无所知时,作为华夏子孙,不是贻笑大方?
读《古典幽梦》,激起了我以上的一点共鸣。从中,我感受到了古典的美。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4
绿色的封面清新而纯净,古门的插画带给人沧桑与回忆,淡白的书纸泛着油墨清香,一字一句中透露出盎然的古典审美意趣。
古典幽梦是一部富有古典情操,深含怀旧意趣的书。打开这本书,走进去,你将以不同的角度探寻古物,探寻古人,探寻人生的真谛。
古典幽梦是一部探寻古物的书。这里充满了奇妙物语,许多不起眼的物品在这里都是有感情的。古宅,古桥,古寺,古树,古灯,古瓦,古船,个个都用自己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传递着最古老也是最真挚的情感。有的倾诉着一段伤痛,有的讲述着一段辉煌,有的陈述着一段记忆。但他们无不想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它们承载的这些事情。因为,他们经历的太多了,沉默得太久了。
古典幽梦是一部探寻古人的书。这里充满了沧桑变革、腥风血雨。孔子、屈原、李白、朱耷、王羲之,都在这里挥洒着墨水,呐喊着文化的口号,传播着思想。但他们无一不在靠自己的努力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也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获得了今天的幸福。让我们透过夕阳,怀念古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典幽梦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历史,照出了古人,更照出了我们自己。从一个个古人经历的酸酸甜甜、风风雨雨中,让我们学会坦然,学会释放,学会包容,学会选择。从一篇篇古书的优美文章中,我们懂得雅,懂得趣,懂得真意。从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古物中,我们感悟美,感悟缺,感悟珍惜。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华美,不在于名利,不在于得失。它在与朴实,在于高洁,在于洒脱。
古典不仅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一种朴实的美,一种超然的态度,一种人们内心向往的悠然的境界。而幽梦则更表达了作者对古物的惋惜,对古人的留恋及对人们珍惜古典的警示。
古典幽梦想告诉我们的不仅在古代,更在于现在,在于未来。古典,是世界的,是国家的,是民族的,更是每个人的。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我常经过那条名叫青果巷的老巷。直立的烟囱,乌灰的瓦当,泥石堆砌的墙壁,光滑的青石板小路,长着矮草的石桥,都散发着浓浓的江南气息。如今,这里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固然是好事,但是,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游玩的,考察的,拍电视剧的,朴实与安逸已成为不可盼望的过去。断垣残壁固然残缺,但朴实无华却是它的本色。那些老宅的后人,却并没有尊重那些比他们爷爷辈甚至还要大的,看着他们生长的老宅,却画蛇添足般的打上他们这个时代的补丁。而那一方纯净,却早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成为泡影。
同学们,时代的火炬已传到我们手里,而我们又将如何守住曾经的那份辉煌并书写自己的传奇?土地,树木,蓝天,月色,村气,土语,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又该何去何从?我想,我们应该铭记,应该继承,应该发展!
合上这本书,我又一次触摸到浓浓的古典气息。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5
前段时间陆续从桃源淘到几本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风格差不多的历史文化散文结集,装帧也大致无差,但居然没说是一套书,真怪!分别是朱以撒的《古典幽梦》、李国文的《大雅村言》、张加强的《傲骨禅心》、沈琨的《岁月山河》,个中尤以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朱以撒的《古典幽梦》最值得一读!全书48篇文章,篇篇耐读、好读!
这是一本关于古典关于书法美学关于历史的书,作者是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学养的学者,其以书法入手,发古之幽思,别辟蹊径、别开生面,文笔老辣、喜用僻字、冷字,文句侬丽近乎华美,气势雄浑磅礴,不人云亦云,有独立之思考更是难能可贵!缺点也在于文句过于华丽纤浓、故作惊人之语稍嫌过多,但不管怎么说作者的学识素养、书法功底、美学思想足以让吾辈仰望!
《古典幽梦》的读后感6
读了《古典幽梦》,我有很多感触,我发现以前的自己太过于浮躁,浅显。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返璞归真,确实,我们应该返璞归真,人与自然本是不可分离的,但是人们忽略了自然,断绝了与自然的联系,现代化的都市很先进,便利。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整日忙碌着,重复着,单调又无聊。为何不四处走走?现在,田野,农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很少接触自然,整日走在水泥路上,连行走都被一些代步工具替换,原始的土地离我们越来越远。都市的喧闹,繁华,是我们最真实的东西退化了,消失了。我再仔细回想,我生活在都市里,有几次仰望天空,我记起有一次,天空中连一点星星也看不到,月亮竟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而农村的夜晚,没有都市的灯火阑珊,可满天繁星却是都市里没有的,虽然朴实,却无法复制。我生活在都市里,习惯里每天的生活,田野梦一点点被侵蚀,我不在向往农村的生活,而且开始厌恶它,觉得它土的掉渣。但事实上,田野并不花里胡哨,而是朴实的,寄托着农民的希望。我似乎恒久没有洗耳倾听,去体会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去听虎啸猿啼莺啭鹤唳,去听大海的涛声,去听风声雨声,然而,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市声。我很久没有赤足而行,去体会大地。我们应该去回归自然,在朴实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古物沧桑,时光是凌厉又不动声色,洗净铅华粉饰,能使人看到盛极而衰的过程。如今,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挡住了古建筑,可却挡不住古建筑一身的典雅。雨水滴落的痕迹,狂风刮过的痕迹,雷电打过的痕迹,都让人历历在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古宅,旧时的古宅庄重沉实,豪华富丽,却又不乏精巧,可岁月流逝,古宅大都荒废,残缺,人们在不断地抢修,可却都失败了,仿古旧作里缺少了古典风格,应是让它毕露无遗。其次是古桥,现在透过古桥,看到的是空洞沧桑。“无眼而阅尽沧桑,无足而走过春秋,无言而导引前程。”